欢迎来到: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网站!

网站LOGO

En/中文

好好盘一下棕榈油

发布时间:2025-08-28 14:18点击量:

棕榈油是商品里我最喜欢的交易品种,可能也是命运使然,这是我做期货交易的第一个品种。它就像年少时遇见的惊艳的人,当时的我配不上它,但它就像白月光,一直留在人的心底,以至于后来很多年的努力仿佛都是为了配得上它。

后来接触的品种越多,越觉得棕榈油是一个难懂的人,它低调深沉内敛,少言寡欲,不动声色的上涨或下跌。一开始我觉得棕榈油是商品里最难研究的品种之一,现在,我把“之一”去掉了。
一直想好好盘一次棕榈油,但直到今天才觉得自己可能有资格写一写。
一、交易属性
我们在商品市场里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某品种宏观属性强,某某品种产业属性强。影响各品种的价格的因素很多,权重也各不相同,这些统称为该品种的交易属性。如果宏观因素对某品种价格影响的权重大,归类为宏观属性强;而如果产业供需对某品种价格影响权重大,就归类为产业属性强。另外不同定价逻辑的品种,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属性区分,比如工业品有一套属性,农产品有一套属性;进口定价品种有一套属性,国内定价品种有另一套属性。
我再找不出第二个品种,像棕榈油属性这么多的。
(1)宏观属性
2015年以前进口棕榈油的量非常大,但是当时的国内实际需求量没有很高。很多人应该听说过,贸易融资——就是签订进口贸易合同后,通过银行授信开具信用证,银行先垫付大部分货款,进口商只需要缴纳少量保证金,即可进行贸易。信用证期限有长有短,一般是半年左右,进口商在国内贸易结束后再把回款还给银行。2015年以前棕榈油的进口贸易,就是以贸易融资目的为主的。当时的背景是人民币长期升值,这样做贸易,不仅可以赚取进口利润,还可以赚取人民币升值的差价。而棕榈油进口来源国以东南亚国家为主,进口物流周期短,速度快,7-12天就可以到港,就受到了大量做贸易融资的企业的青睐。这就是很早先棕榈油的金融属性,其实就是他作为融资需求进口的一种属性,进口棕榈油甚至不为赚取进口利润,亏钱销售也可以,只要人民币升值,直接赚汇率升值价差就可以了。后来人民币进入贬值周期,虽然做这个事的人变少了,无利可图了,但是棕榈油的金融属性却被保存了下来,转变为了宏观属性。也就是后来很多年里,当宏观有强或弱的逻辑时,棕榈油表现出与其它农产品大为不同的走势或幅度,其根源其实或可追溯至最早的金融属性。
(2)工业属性
有人说棕榈油就是半个工业品,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先要从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属性差异说起。简单概括很多人都知道,农产品看供应,工业品看需求。其内在逻辑是农产品需求相对稳定,而季产年销的特点又注定的他供应的周期性强,一旦出现大的供应问题,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等到下一季收获;而工业品的供应开机就有,资源品供应较为充裕,一个资本开支的上行周期,勘探出来的资源品够好多年开采加工的,但工业品全产业链较长,若需求因政策、经济周期、地缘政治出现较大波动时,渠道投机需求,也就是补库去库需求会更加放大或减少真实需求的波动。而能源又是工业品的基础,原油更是有工业血液之称,棕榈油的需求端里区别于其它农产品的就是生物柴油的需求,一个与原油价格息息相关的商品。
生物柴油最早可以追溯至美国在2005年的可再生燃料标准计划,2007年开始由EPA(美国能源环保署)负责执行该计划,由此拉开了植物油制生物柴油的序幕。这对当时仅有食用需求的植物油市场来讲,无疑是核弹级别的需求端利好,事后也确实引发了豆油上涨至1万4轰轰烈烈的行情。时至今日,生柴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全球植物油的总工业需求(含油脂化工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已经超过1/4,成为了需求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随着各国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化石能源的依赖,生柴的使用量也要逐年增加,这也成为了拉动油脂需求增量的最大权重。
因用途同样是能源驱动,甚至有些生柴需要掺混在柴油里使用,所以生柴的价格与柴油、原油的价格密切相关。讲到这,很多做石油化工品的朋友应该有相似的感受,同样是看原油眼色行事的处境。
目前世界的生柴格局大多是“就地取材”,欧洲以菜油制生柴为主,美国以豆油制生柴为主,东南亚以棕榈油制生柴为主,中国以餐厨废油制生柴为主。需求增量依赖于各国的政策以及生柴的生产利润,因此和大多工业品一样,需求端的属性非常相近。
(3)品种属性
棕榈油具有自身区别于其它种植类农产品最独特的品种属性,其它农产品多为草本类植物,一年一季,季产年销,就算不是草本类作物,像苹果红枣、甘蔗这种,也有自己固定的产季。但棕榈是果本植物,每个月都有果实成熟,可供工人采摘和收割,因此它的供应是连续不间断的,这和橡胶类似,只要人类去工作,就有产出。供应的这种属性就有点像工业品,因此他的供应与棕榈树种植面积、棕榈果串单产、工人采摘工作总时长、果串出油率四项因素相关。而其它草本类农产品大多只和面积与单产相关,人为因素干扰不大。
需求端因其同类替代品较多,且在食用领域的替代途径非常便捷,几乎没有技术限制,因此需求端逻辑往往要考虑其它所有植物油脂间的价差与相互替代关系。其它植物油指:豆油、菜油、葵油、玉米油、起酥油、棉油、椰子油、亚麻籽油等。商品里我再找不到第二个品种如油脂一样,同类替代品这么多,且相互间替代限制如此少的品种。但好在棕榈油在烹制油炸食品以及油脂化工领域还是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刚需部分,保留了最基本的一些需求。目前全球使用量和贸易量最大的四种植物油是棕榈油、豆油、菜油、葵花油,除棕榈油外,其它三种都有较大量的蛋白粕的产出和使用,因此他们的价格也受蛋白粕的价格一并影响,这也导致棕榈油与其它油脂的价差关系,需要更多的顾虑到其它油料作为成本价格以及其它蛋白粕与油脂的价格翘板关系。
总结一下棕榈油的交易属性里,其实涵盖了:宏观经济周期、货币扩张收缩、商品通胀通缩、原油市场供需及价格涨跌、大豆菜籽葵籽及其油粕供需和价格涨跌、东南亚棕榈供需、全国各国生柴供需及政策发展趋势。以上每一个部分都不能有漏洞,交易时才不会缺失信心。

二、博弈属性

棕榈油的博弈属性也非常强,什么是博弈属性呢,我的理解是在该品种上配置多空逻辑的数量,因为大家都是用各自的逻辑配置了棕榈的多单或空单,而这些多空的力量在市场里博弈,从而对价格形成合力。

博弈属性弱的品种,比如豆一,每年的交易逻辑都比较固定,多头交易天气、面积、补贴、收储;空头交易压榨、进口豆替代、抛储,到什么价格什么时间就交易什么逻辑,相对有规律一些,美豆也类似,固定的时间炒固定的事,多空双方似乎是达成了一些默契。

但棕榈油上要更为复杂一些,首先除季节性增减产规律以外,棕榈油的产量随机度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印尼的产量难以统计且数据发布滞后,产量受即时天气(降水过多无法采摘)与长期干旱(厄尔尼诺东南亚干旱,会导致后期棕榈油减产)双逻辑影响。至今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棕榈油尚未缺席过“厄尔尼诺”行情。另外产地棕榈油面临长期树龄老化的问题,棕榈树翻种进入高产期至少需要6年,这意味着一旦有需求的爆发,棕榈油的供应在时间中期层面上是无法弥补的。多空双方经常在产量上出现分歧且较难达成一致。

棕榈油的配置需求极高,品种间价差我们常见的有豆棕、菜棕价差,其它还有棕榈油系的油粕比搭配,内外盘套利,棕榈油原油套利,宏观配置需求,期现套利,月间套利,期权期货对冲策略。以上每个配置都代表一套逻辑,也都是棕榈油多空力量的一个分支进入了棕榈油的博弈池里。

三、动态发展

棕榈油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是剧烈的,东南亚树龄进入老化,产能拐点已经出现,而植物油的生柴政策导致需求不断上台阶,一度将棕榈油与豆油的格局完全扭转,当然豆油方面也有大豆连年增产的原因在。因此YP价差也度也从之前常为正,转为了现在常年为负的格局。菜籽若再增产几年,乌克兰或俄罗斯的菜籽产量如果也达到千万吨级别,或许也将改变菜棕长期的价格格局。

投研最忌讳刻舟求剑,棕榈油用自身的变化告诉每个一他的参与者,市场是日新月异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永远不要局限于过去的经验里看待未来的棕榈油行情,接受它的每一次变化,每一次的超预期。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