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网站!

网站LOGO

En/中文

【识油】棕榈油为自身正名,我和其他植物油一样可靠(连载二)

发布时间:2024-05-08 09:12点击量:


图片

原因:棕榈油的脂肪酸空间结构独特,油酸皆分布于甘油三酯的Sn-2位上

研究还揭示出棕榈油不升高血脂水平的秘密——棕榈油的脂肪酸空间结构独特,油酸皆分布于其甘油主干的第二位置。

脂肪中约98%是甘油三酯,它由一分子甘油和三个脂肪酸分子构成。近年来,通过对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立体配位和营养生理学的特性研究,逐步明确甘油三酯的营养生理活性不仅与其脂肪酸的营养生理学的特性有关,而且与脂肪酸组成以及脂肪酸与甘油结合的位置相关。

甘油三酯分子上脂肪酸的位置分布影响着脂肪的消化吸收和生物学功能,与脂肪水解产物形成及它们在水中的性质有关。饮食中摄入的脂肪酸甘油三酯在人体内被脂肪酶消化吸收时,脂肪酶通常将甘油三酯Sn-1、Sn-3位上的脂肪酸水解生成游离的脂肪酸和Sn-2位甘油单酯,也就是说,Sn-2位上的脂肪酸很难被脂肪酶水解。如果酶水解得到的Sn-1、Sn-3位的游离脂肪酸是棕榈酸,它在小肠的酸性环境下容易和钙、镁等矿物质发生皂化反应,形成不溶的皂化盐而被排出体外,就会严重降低脂肪酸的吸收率;而如果棕榈酸在甘油三酯上的结合位在第Sn-2位上,不容易游离,就会以单甘酯形式被人体吸收,就能提高进入人体血液脂肪酸的吸收率。由此可见,棕榈酸在甘油三酯上的位置分布对脂肪酸的消化和吸收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构象上的变化,造成性质的不同,所以,脂肪酸在甘油三酯的位置分布也影响甘油三酯对心血管疾病的反应。WHO在其发布的《脂肪与脂肪酸人体营养学》报告也赞同“第二位置”理论:脂肪酸的位置分布将影响血脂的状况。

表面看来,棕榈液油与猪油有着相近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但若细看这些饱和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上的位置,则差别很大。猪油的饱和脂肪酸基本都在Sn-2位上(超过85%),也就是甘油三酯的中间位置;而棕榈液油的饱和脂肪酸基本在1,3位,也就是甘油三酯两边的位置。正是这种独特的构象,使得棕榈油与猪油大为不同。不饱和脂肪酸多结合在Sn-2位上的棕榈油,使进入血液的不饱和脂肪酸增多;而饱合脂肪酸多结合在Sn-2位上的猪油,进入血液的饱和脂肪酸增多。这就是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当的棕榈油与猪油会对血脂影响有所不同的原因。

现状:人类需要高产率的油料作物以应付全球人口日益增长的趋势

设若能像马来西亚人所希冀的那样:误区得以消除,人们就棕榈油的营养健康属性达成共识,则棕榈油有望造福人类。

世界人口增长以及对食品和油脂油料的需求不断上涨,是眼下乃至未来几十年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中国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工业用途增加,中国对食用油的消费需求在总量上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的趋势。

为确保能生产足够的油脂油料,以满足全球人口的需求,世界需要高产率的农作物,即占用最少量土地就可生产大量油脂的农作物。

而油棕榈是全世界产率最高的农作物,每公顷土地每年平均可生产最少4吨的油(其中包括毛棕榈油以及毛棕榈仁油)。这大大超越了其他的油脂,比大豆高10倍,是葵花的8倍、菜籽的5.5倍。

换句话说,油棕榈只需大豆农耕地的1/10,就可生产与大豆等量的油。《油世界》于2013年出版的资料显示,油棕榈在全球总种植面积中仅占1480万公顷,即8.3%的地,却生产了近6000万吨,占油脂油料总生产量42%的油。相比之下,大豆占了约1亿公顷的种植地,却只能生产约4200万吨的油,只占油脂油料总生产量的30%。

因此,以产率来看,在所有油脂油料中,油棕榈可说是最具备满足世界需求的条件,在全球人口暴增的趋势下,仍然能提供稳定且足够的粮油,喂饱全世界。

资料链接

每颗棕榈果含果肉(中果皮)和果仁(种子)两部分,大小与一枚小李子相当。由棕榈果肉和果仁压榨出的油分别称为棕榈油和棕榈仁油,两种油的成分大不相同,前者主要含棕榈酸和油酸,饱和程度约为50%;后者主要含月桂酸和豆蔻酸,饱和程度达80%以上。

一般所说的棕榈油仅指由棕榈果肉压榨而得的毛棕榈油(Crude Palm Oil)和精炼棕榈油(Refined Palm Oil,由毛棕榈油精炼得到),不包含棕榈仁油。

毛棕榈油的成分包括:超过90%的甘油三酯,2%—7%的甘油二酯,小于1%的单甘酯,游离脂肪酸占3%—5%,此外还含有1%的植物营养素,如生育三烯酚、胡萝卜素、植物固醇、辅酶Q10、卵磷脂以及角鲨烯。当然,精炼以后,植物营养素就所剩无已了。

精炼棕榈油再经过分提加工,得到精炼棕榈液油和精炼棕榈油硬脂,二者的饱和度约分别约为40%和60%。棕榈液油在食品领域中应用广泛,如食用油、煎炸油;后者呈固态,不需要氢化加工,即可用于生产各种固体脂肪食品,如人造奶油、起酥油、烘焙脂等,常被用于替代牛油和氢化油。



上一篇:下一篇: